學術研討會

2024第二十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

113年10月19、20兩日於國立臺灣大學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辦第20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。本屆會議主題為「跨越二十,再創高峰」,第20屆的會議不僅深具生命教育里程碑的意義,內容也相當多元豐富,兩天議程包含2場專題演講、2場焦點論壇、10篇論文發表,探討議題涵蓋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生命教育展望、物質豐裕時代下的品德教育建構,及至AI融入生命教育的應用等多樣化的議題,都深刻反映了當代教育所面對的多重挑戰與機會。除了學術研討議程,本屆會議規劃了生命教育大事紀回顧特展,呈現生命教育多年來的深耕成果。

本次會議很榮幸由教育部林騰蛟常務次長蒞臨給予開幕致詞,次長表示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於「人的培育」,人才培育固然重要,但唯有在人格、價值觀、靈性層面的全方位發展,才能讓學生成為具備責任感、批判思考與自我修養能力的全人,這也是教育部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中強調的關鍵重點之一。希望透過融入課程推動生命教育,幫助學生不僅能夠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生命課題,更能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,並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與使命。

10月19日第一天的議程,由孫效智教授分享專題演講「生命教育新篇章——見證成長,探索未來」。從我國生命教育政策的發展歷程,到臺大校園發展全人關懷服務,推動大專校院教學社群與課程研發計畫,進而探討如何應用生命教育面對各人生階段的挑戰與需求等。緊接著第一場論文發表,由法鼓文理學院郭文正教授、馮祖儀碩士發表〈生命初期教養工作者之生涯召喚經驗探究〉,透過訪談資料分析實踐生涯召喚的感知經驗,並提出研究、實務、教育面向的建議;國立中正大學林宜萱博士生、莊彥輝博士候選人發表〈「失落」的一課——中年人生死教育需與方案規劃之初探〉,透過訪談探究中年人生死教育之需,並歸納出適宜之教育方案規劃,提升中年人面對生死議題的整體素養。第一天上午場的議程,透過專題演講、論文發表,引發與會者 思考跨越學校教育後,在不同人生階段所需的生命教育涵養。

近年來,教育部積極推動生命教育各項方案,透過中央、地方與學校的資源整合,讓生命教育逐步融入教育現場。下午的議程,特別邀請到參與「大專生命教育教學社群與課程研發計畫」的東吳大學、臺北大學、文藻外語大學、臺北商業大學等四校代表:米建國教授、王冠生教授、王志堅教授、高君和教授分享各校寶貴的實務經驗,激發生命教育在教學課程、教師社群、校園文化推動、甚至外展影響社區的創新應用思維。

第一天下午的論文發表由輔仁大學杜迺翔教授發表〈《莊子》的生命境界:以「兀者」、「畸人」之寓言為論〉,探討常人認知謬誤與心靈枷鎖及真人、畸人冥契於道的生命境界;輔仁大學吳明峰教授發表〈從「無知之哀」到「無知之樂」——《莊子》思想在生命教育的一個應用〉,站在生命教育的角度,考察《莊子》如何面對人在知識上的限度,並轉化而達到悅樂的理想狀態;輔仁大學林駿典博士發表〈從先秦儒家祭禮觀念論修養提升方法——以《論語》與孔子思想為據〉,依據徐復觀的考證脈絡,說明孔子在祭禮觀念的思想發展、哲學價值與實踐意義,並說明人格於祭禮中成長的可能。

10月20日第二天的議程,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檀傳寶教授就〈論回應美好生活需求所應有的德育建構〉為題展開演說,透過「加強基礎道德教育」、「開展民主法治教育」、「推進『人類命運共同體』教育」三大教育主題,探討德育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性與內涵。接續的論文發表由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吳庶深教授、佛教慈濟醫院王政芬護理師發表〈安寧病房護理人員靈性覺察發展之行動研究——生命教育取向〉,透過靈性覺察課程之實施,探討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歷程,並提出相關課程規劃和研究建議;北京太和智庫釋慧固研究員發表〈關於淨土宗往生指南在器官捐贈問題上的抉擇難題——圍繞「臨終八小時勿觸遺體」的歷史溯源與義理分析〉,從歷史視角探討臨終八小時勿觸遺體說法的起源和演變,也從義理層面分析結合唯識學和「壽、煖、識三都常不離相」的教義,認為阿陀那識的離去是生死分界,人死後,阿陀那識脫離肉身,六識停止,故器官摘取時亡者不會感痛而生瞋心。

10月20的焦點論壇主題為「生命教育與人工智慧」,由政治大學王華教授主持,邀請東吳大學陳奕融教授、中央大學鄭揚宜教授、東海大學甘偵蓉教授擔任與談人,研討關於使用AI的倫理爭議、AI在當代社會中對各種關係所帶來的衝擊,以及AI輔助醫療照護決策的挑戰和建議。AI的崛起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,也對倫理道德、價值判斷帶來了全新的挑戰。除了教學生如何使用科技,更要幫助他們理解並反思科技對個人、社會及整個生命的影響,這正是生命教育的獨特價值所在。

最後一場次的論文發表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江素梅博士生、郭秋勳教授發表〈Chat GPT融入技職教育高職學對學生學術倫理素養之影響〉,建議各校多方規劃開設相關研習提升教師倫理素養,並可透過組織學生AI互動遊戲,引導學生自主學習,協助學生建構正向的學術倫理素養;長榮大學鄭漢文教授發表〈用在生命教育以解讀人生意義與價值關懷的「生命三維敘事法」〉,探討「生命三維敘事法」及背後的人生哲學及價值教學法;輔仁大學黃冠潔教授發表〈如何於生命教育課程中運用數位設備協助Z世代總整人生議題〉,透過實際課程操作進行反思和批判,提出相關教學策略與建議。

兩日研討會透過跨學科的專業論述和教學現場的實務經驗進行研討,激發與會者豐富的回饋和反思提問,學者與聽眾互相交流,現場討論相當熱絡。第二十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就在大家熱烈的交流、互動和討論之中圓滿落幕。

相關花絮